
股票配资一览表最新
这周三,我们来聊点可能会让大家感觉头脑有点打结、眼花缭乱的东西。前提是,你得稍微放松一下,让思维一起跳跃一下。
之前提到过一本奇书——《平面国》()。它是一本写于一百多年前的英国科幻小说,作者是位神学家。这本书的脑洞,至今看来都很大。

首先,得简单介绍一下《平面国》是啥,以及必要的“免责声明”。
想象一个完全平坦的二维世界,这里的居民都是几何图形:普通百姓是三角形,绅士和专业人士是正方形/五边形(边越多越高级),贵族是六边形以上,而最高级的牧师,则无限趋近于圆形。这个国度里,一切的生活、阶级、甚至识别彼此的方式,都依赖于几何原理。
比如,怎么判断来的是个什么图形?你得看他“看起来”什么样——一个三角形从侧面看就是一条尖尖的线,而一个圆形无论怎么看都是一条线段。所以,在平面国,看到一条线段过来,你根本不知道它是个卑微的等腰三角形还是个至高无上的圆。
但必须说,这本书有时代局限。比如,它设定女性是极其危险的“直线段”,这反映了当时的性别观念,是我们今天需要批判和摒弃的。我们暂且抛开这些不合时宜的内容,只取其最精华的部分——那就是对维度的惊人想象和深刻隐喻。
书中的主角,一位体面的正方形先生,先是遇到了来自一维“直线国”的君主,试图向他解释“平面”的概念而失败;接着,他自己又被一个来自三维“空间国”的球体拜访,经历了从二维世界被拉升到三维空间的震撼体验。最终,他大胆地猜想,是否可能存在四维、五维乃至更高维度的世界?
正是这个关于“维度”的脑洞,点燃了我自己的胡思乱想。
我的读后感与胡思乱想是:如果“开放”的不是空间,而是时间呢?
《平面国》讲的是空间的禁锢与解放。那我就在想,对于一个文明来说,如果被禁锢的不是空间维度,而是别的什么呢?比如,如果一个文明,被完全禁锢在一个固定的三维空间区域里,无法向外扩张,但它却能操控时间,在时间维度上形成循环,那会怎样?
这不同于我们常看的“时间旅行”。我想象中的这种文明,它的全部历史进程是一个首尾相接的环。它们无法在宇宙中开拓疆土,但它们的时间轴是可循环的。终点即是起点,一切结束后又重头开始,一遍又一遍。
这让我联想到一个有点诡异的比喻:这个文明,就像一本书里的角色。
(1. 空间禁锢:)
书页上的角色,永远无法跳出二维的纸面。这个文明也一样,被牢牢锁死在自己的“盒子”里。
(2. 时间循环:)
书中的角色有“生命”和“时间”,完全依赖于读者一次次地翻阅这本书。合上书,他们的时间就暂停了;重新翻开,他们的故事就又“活”了过来。如果这本书被设定为无限循环阅读,那这些角色的命运就将永恒轮回。
(3. 载体依赖:)
这本书本身的物理存在(纸张会不会腐烂?),就相当于这个文明所依赖的高维时空载体是否稳定。载体完了,循环也就终结了。
顺着这个脑洞往下想,会觉得非常奇妙,也有点可怕。我们人类文明一直有个基本信念:未来是开放的,我们要走向星辰大海,要通过空间扩张来延续。但如果存在这样一种“时间循环文明”,那它就彻底违背了我们的预设。它们的存在意义,或许根本就不是扩张,而是在一个精美的、封闭的循环里,活出某种极致的深度或完成某种特定的使命。我们这些“空间文明”的生物,或许根本无法理解它们。
甚至,我们可能根本就发现不了它们。在外人看来,那片固定的空间区域里,可能只是某些物理规律在周期性重复,就像一台重复播放着同一段画面的监控摄像头,谁会想到那里面可能运转着一个辉煌而痛苦的智慧文明呢?
最后说两句:
读《平面国》这样的书,以及放任自己进行这种“不着边际”的畅想,最大的乐趣不在于想法本身是否正确或能否实现。
而在于,它能让我们从“唯有用论”和紧绷的现实中暂时跳脱出来。这是一种极好的大脑体操,让思维保持润滑和活跃。平时和孩子聊天时,不妨也试试这种“胡思乱想”,不必追求正确答案,只享受思维碰撞的乐趣。
人生没必要活得那么正规和紧绷。偶尔让自己的神思飞跃起来,在无限的可能性里遨游一番,本身就是一种特别的体验,也是保持对世界好奇与热忱的秘诀。

最初拿云妈妈跟我说针对平面国写些什么的时候,我说好啊,之前荐书后很多人看不懂,有些引导更好。但昨晚拿到文章,我发了很久的呆,这不是我想象中的导读,但这种天马行空却更为震撼认真有余而想象不足的我。
我们每天都在谈论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,但拿云妈妈这篇文章本身,就是想象力最好的示范。从二维的平面国跳到时间循环文明,这种思维的跳跃本身,比任何一个具体的观点都更珍贵。
最让我感动的是,这种思考完全跳出了\"有用\"或\"无用\"的功利判断。在这个人人都追求\"干货\"的时代,愿意花时间想这些\"不着边际\"的问题,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勇气。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躺在草地上看云,那些看似\"浪费时间\"的时刻,恰恰塑造了我们对世界最初的惊奇感。
也许真正的教育,就是保留这种看云的心境。不是急着给孩子标准答案,而是像拿云妈妈这样,先把自己活成一个始终保持好奇的人。当我们自己还能为\"时间循环文明\"这样的构想而兴奋时,我们才能把这种对思考本身的热爱传递给孩子。
希望这样的文章提醒我们:思维的边界,永远可以比现实更广阔。
Read More
育儿干货I好物分享I诚意满满

股票配资资讯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